裝配式建筑的綜合效益絕對遠遠超出傳統建造方式。來仔細分析一下。
一、質量過硬。
傳統建造方式是現場澆筑,但場外作業受人員技術經驗、天氣環境影響較大,說不定哪天哪位工人心情不好,多摻點沙,或者水泥混凝土剛注入,突然來了場大雨(這對常常大雨乎來乎去的海南簡直是個噩夢),這房后面出現裂縫或漏水等風險的概率將直線上升。
而工廠化、產業化、標準化預制生產的建筑構配件,由于設備精良、工藝先進、環境可控,制造出的結構件強度和耐久性將大大提高,建筑質量和品質會明顯提高。
二、工期縮短。
采用裝配式建筑可同時在施工現場和工廠展開,且大部分工作在工廠完成,只需在現場進行安裝。
對天氣依賴較大的混凝土現場澆筑正常施工一般需十天左右,而工廠化預制混凝土構件采用快速養護的方法只需十幾個小時,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可節約工期30%以上。
我們前段時間火遍全球的火神山醫院就是裝配式建筑速度的完美體現。
雄安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也是采用裝配式建筑,整個項目工期比傳統模式縮短40%,從開工到全面封頂僅用時1000小時。
三、污染很小。
想必大家對建筑工地塵土飛揚、噪聲喧天的場景并不陌生,估計沒幾個人會歡迎。但裝配式建筑由于在工廠內完成了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工作,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揚塵、噪聲以及光污染等大幅減少。
據統計,工業化建造方式比傳統方式減少能耗6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節水50%左右、節約木材80%。同時,裝配式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維護成本(包括防水、保溫、表面老化維護)相當低,構配件可重復循環利用,將來拆除工程量大大減少。
四、成本較低。
形成產業規模的裝配式建筑由于規模化的推進和效率的提升,預制構件成本可大大降低(就像工業革命開始的機械織出的布,在成本上遠比手工織布優勢更明顯),再加上時間、人工、能源成本節約,以及后續質量成本的降低,性價比的綜合優勢將很快顯現,這也是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以推廣流行的主要原因。
敦煌文博會敦煌大劇院工廠化裝配制造部件占整個建筑的81.2%,并采用BIM技術,設計、采購、施工在同一信息平臺展開,42天完成方案設計到土建施工三維圖紙、全部場館主體工程僅用104天,總工期從5年壓縮至8個月,項目管理成本、資金成本大幅壓縮約15%。
總而言之,裝配式建筑就是建筑業由手工化、傳統化向工業化、信息化轉型升級的產物,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趨勢,就像工業化必然替代手工作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