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高考終于落下了帷幕,不得不說,今年的高考生真的太難了,不僅度過了史上最長的一次假期,還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延遲高考,又因為暴雨影響,部分地區耽誤了正??荚嚨呐e行。
2020年高考注定是最特殊的一年,好在最終還是順利的結束了。
在我國古代,科舉考試也是十分的不易,科舉考試是真正的“一考定終身”,很多讀書人耗盡了一輩子的光陰就為了科舉考試。范進中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科舉考試比現在考大學難多了,如雍正年間,每個縣每次只有七八個人能考中秀才,全國再匯聚起來考舉人。范進那會兒全國每次也就錄取一千四百人做舉人,這些舉人們能考進參加殿試就更少,也就一百多人。所以古代說某人發了,都不說發財,而是說中了。這錄取率跟現在買彩票中獎率差不多。
古代讀書人都是文科生,手提不了四兩,吃奶的勁全用在科舉這條道上,其它的路徑也沒有?!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可是宋真宗趙恒在御筆親作《勵學篇》中說的,事實也確實如此。科舉自隋開始至清光緒三十二年結束,歷時一千三百年,激勵了無數學子,累壞了多少金榜題名者,更是累壞了無數的名落孫山者。
其實無論那個時代,只有制度不同,本質都是優秀的人才獲得地位、資源與權力。而教育的本質也是培養優秀的人才。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古代和科舉考試的相關建筑。
古代科考考生要辦三件事:燒香、占卜、拜考神,由此也產生了很多的相關建筑。在山西有一些與科考有關的建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汾陽文峰塔
文峰塔,也稱風水塔、文筆塔,全國各地以“文峰”二字冠名的塔有許多。
一般地說,建造文峰塔的目的有三:希望或象征當地人才輩出、多中科舉;以塔來補全風水上的空缺、求得完整無瑕;借塔高大的形制,來作為地標。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筑,在全國各地屢有興建。
文峰塔的建造起因是儒家所倡導的科舉制度,也是明清以來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汾陽文峰塔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建于明末清初,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共十三層,維修后精確高度為84.970米(維修前殘高80.12米)其高度不僅位列國內青磚結構塔之首。
它在世界的青磚結構塔中也位列第一,是現存十八世紀初世界最高的磚結構建筑,是世界超高聳建筑的典型,被譽為“中華第一塔”,是我國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汾陽文峰塔全塔均為磚結構,由下至上分為塔基、臺明、塔座、塔身、塔剎等五大部分,外廓呈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積217.8平方米。
從第一層塔門可進入塔內,塔室內有空井,上下貫通,從底層塔室仰視可見最上一層之天井,天井上加木制欞窗井蓋。
塔室之間以轉折回廓式階梯塔道相通,外廓塔壁和內室塔壁組成套筒式結構建筑。塔之梯道設于塔室與塔外壁之間,圍繞塔室逆時針轉折向上。
在梯道轉角處設休息臺及拱券窗,每層塔室東南西北設十字形通道貫穿塔心,塔道及塔窗寬闊順暢,采光充足,充分考慮了游人攀登、休息和遠望的用途。
塔身內室呈平面方形,整個塔體輪廓線斜直向上,外部層數與內部層數一一對應,塔心室一至十三層面積相等。外廓每層之間以仿木磚雕出椽飛和斗栱,組成的翼角升起的短檐相隔。
全塔共有斗拱512攢,外廓每層塔檐斗拱為正心重拱單抄廂拱交麻葉頭,一至六層每層設48攢,平身科40攢,角科8攢,七層至十三層每層設32攢,平身科24攢,角科8攢。
國際著名建筑結構專家、世界級古塔糾偏大師、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曹時中先生對汾陽市文峰塔考察之后用“挺拔峻秀、結構合理、科學實用”十二字對古塔進行了總體概括。
遠眺文峰塔高聳入云,近觀塔身華彩熠然,外可遠望八方,內可近瞻觀音及十二生肖容貌。國內現存文峰塔眾多,沒有第二處文峰塔塔內設置十二生肖。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思維和形制創新,值得深入研究。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筑。文峰塔的建造起因是儒家所倡導的科舉制度,也是明清以來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太原唱經樓
唱經樓位于太原市鼓樓街中段,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這座樓唱的經卻不是我們俗稱的佛經,而是四書五經的經,也就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明代科舉規矩隆重,素有“五經取士”的說法。五經內,每經取第一名為經首,即為“五經魁首”的由來。
據《明史》記載,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顯官員飽和,于是就規定了錄取的名額,按考區大小錄取人數,稱為正榜,中正榜者稱為舉人,正榜之外,還有副榜,中副榜者,稱為副貢。
清朝,鄉試為九月放榜,所有的考務人員,包括正副主考、監臨、房官、提調、監試等都需要集結在公堂之上,當眾拆開密封的試卷,揭曉中舉者名單。
然后填寫正榜,交由書吏“唱名”,唱名就是當眾喊出的意思,第幾名某某、某府、某縣、某生等。作為頗具特色的儒學建筑,唱經樓在全國寥寥無幾,歷史信息極為豐富。
唱經樓的保留,對于了解古代科考制度和宣揚中華文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古代還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此樓唱經日,金榜題名時!
現存建筑以唱經樓為主,由正殿、春秋樓、通廊相結合,平面布局呈“工”字形。唱經樓坐北朝南,由長廊與大堂相連接,為一座兩層的木結構建筑。
頂部為十字歇山頂,殿頂覆蓋有孔雀藍琉璃剪邊;一層的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向南的明間設計了卷棚抱廈頂;二層面闊三間,進深只有一間,重檐設平座,檐下施雙翹五踩斗拱。
春秋閣為二層建筑,一層為三間窯洞式,二層為木結構前插廊懸山頂。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歇山頂,雖經清代重建,主體風格仍保留明代特色。2013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自戰國時期建城開始,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滄桑,擁有豐富的歷史建筑遺存。要說最具特色、最能體現儒家科舉制度榮耀的一項,當推太原唱經樓莫屬。
高考結束塵埃已定,祝學子們金榜題名遂心愿。在這奔流的時代里,愿懷揣夢想,踏實走好自己的路。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于科考的古建筑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圖片和文字部分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